技术支持
回忆“《辞海》之父”舒新城:上自老母亲下至保姆都是同桌用饭
阅读准备舒新城(1893—1960)系湖南溆浦县人,是我国著名教育家、出书家、词典编纂家。曾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30年。1936年主编《辞海》乐成。
此文为其夫人刘济群1985年所撰《回忆舒新城》未刊长文的节录。舒新城、刘济群早期全家福正文我是在1924年认识舒新城的,其时他已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了。
1931年,我与新城完婚,配合生活了30年。对于他所从事的事业,虽不能说相识得十分透彻,但由于与他旦夕相处,对他的为人处事,可说是知之较深。1960年,他去世后,我曾为他整理日记,有编写他传记的念头,但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,不能如愿以偿。
舒新城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舒新城早年曾在长沙、武昌、成都、上海等地教书,那时他正醉心做一个教育家,经常四处演讲。尤其在成都高师任教期间,成都的报纸险些天天都有他运动的报道。
我就是在那时认识他的。1931年我和舒新城完婚时,他已是中华书局编辑所长(兼图书馆馆长),而以出书为业了。1937年抗日战争发作后,我们的亲友都纷纷随着流亡政府内迁,在成都、昆明、重庆等都会定居了,而新城则坚守上海这出书阵地不作内迁计划,于是我们全家就在殖民统治下生活了整整八年。我印象最深的是“挤户口米”,每月凭所谓“良民证”到粮食店去购置配给粮,站在拥挤的露天坝上排长蛇阵,好不容易领到带泥沙的米粮,拿回家来还不够吃。
幸亏他托人设法买了麸皮,掺和着煮饭,而麸皮也是难过有的,一买就是百来斤。上海的霉雨天一到,怕麸皮霉烂,天晴时还得领导较大的孩子一袋一袋地搬到阳台、屋顶上去晒。尤其令人痛心的是精神上的折磨,在陷落区,人丧失了自由,走出家门随时可以碰上神气十足的日伪军警给予“搜身”的羞耻。
试想象我们这样的人家还可以设法买麸皮果腹,还不知有几多贫苦市民连麸皮也吃不上啊!抗战后期,在日本的“强化治安”政策下,一般文化人,特别是知名人士,大有“国难当头、自身难保”的威胁,为了保持民族气节,大多数接纳消极的隐蔽斗争。我们有一个朋侪,竟长年累月地过着东家藏、西家躲的惊骇不安的生活。在这种情况下,新城不得已在家称病谢客,连二女儿完婚也不能前去主持婚礼。
客人可以谢绝,而编辑所里的编辑出书事情,则必须坚持,因此他只好待在家里办公。我作为主妇,不得不担负着“监护”之责,平添了送往迎来和应付一切“不速之客”的任务,直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。厥后,国共内战又发作,时局动荡,堂堂中华书局总编辑却起了做小本生意的念头。
有一天他对我说:“我同陶菊隐、许彦飞等计划开一间专门出售川湘土特产的‘川湘食品商店’,妈妈会做四川、豆腐乳和豆豉之类的工具,想请她老人家作指导。”说干就干,他们的筹备事情很顺利,不久就找好了店面,买来了大巨细小的瓦缸和瓦钵,油印出巨细差别、形式各异的商标。
开张后,我们全家都去看热闹,原来是一个普通的茶点铺,听说买不到原料,、豆腐乳等四川土特产就不做了。厥后我和母亲、妹妹都以为该店的点心还是不错,经常去品尝。
我们每次去差不多都市遇到他在小间里同陶菊隐、许彦飞及其他我们不相识的朋侪在品茶聚谈。1949年5月,上海解放后,“川湘食品商店”立刻宣告停业,他仍然笃志于他的业务,写作开会,所差别的是事情的努力性更高了,同田汉等党员的往来更密切了。
有一次,我同他去田汉家会见归来时,把我埋藏已久的疑问向他提出:“你有这么多党员朋侪,而且都是20多年的老相识了,已往你为什么不到场共产党?”他的回覆是:“我不入党不是同样为党事情吗?”这时他才告诉我:“开设‘川湘食品商店’,就是为了以它作掩护,便于给地下党组织联系。联系人是陈虞荪、刘长胜,因为这是秘密事情,所以对你也得保密。
”1936年版《辞海》退而不休,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1953年7月新城正式退休,仍担任中华书局编审委员会的主任委员。整整当了23年的编辑所长,一旦退在第二线上,一定有一个适应的历程,所以人虽然是退休了,但思想上仍念兹在兹出书教育事业,特别是他在职时就已经提到日程上来的《辞海》修订事情,因旧版《辞海》是1936年出书的,显然不适适时代需要了。记得1957年9月毛主席接见后的一天夜晚,他兴奋地对我说:“现在中华书局正在筹备建立辞海编辑所(后改为词典出书社)。”我问为什么?他说:“或许是不久前我在全国人民代表会上讲话,提出对出书问题的建议,引起了党中央的重视。
那天我又在主席接见时重新提起,并建议由国家仿苏联的措施设百科全书编辑部及出书社,用种种措施造就出书干部。”主席表现赞成说:“你的建议很好,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有一部社会主义的辞海……你应挂帅,在中华设编辑部,以《辞海》为基础搞百科全书,应列入十二年科学计划之内。
”他为难地说:“我年事大了,事务又多,像《辞海》这样大部头的书是恒久的事,我干不了。”主席滑稽地说:“你干不了,有儿子,儿子干不了,有孙子……”其时上海市长柯庆施接着说:“可先从修订《辞海》入手,逐渐扩大为百科全书,人手、经费我均可卖力。”因此,他就遵命又重进中华书局,担任主编新《辞海》的重任。
今后,他又努力投入了编辑事情,经常往返于北京、上海两地,出席种种集会。1958年夏,辞海编辑所终于建立,他任主任,杭苇(上海市教育局长)为副主任。他还告诉我:“若要评薪,我的薪金一定是较高的,故不放在被评之列。
我的退休费是每月120元,再加120元的车马费,共240元。”辞海编辑所建立后,立刻举行试写稿的事情。经由两年的努力, 1960年春,初稿试行本16分册公然刊行,广泛征求意见,并受到。
本文关键词:回忆,“,《,辞海,》,之父,”,舒新城,舒,亚搏体育app官网入口,新城
本文来源:亚搏体育app官网入口-www.szricky.com